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152290_cbb6468cfc3b4bb4ad42d5d1e7560df6~mv2.jpg/v1/fill/w_980,h_1470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uto/152290_cbb6468cfc3b4bb4ad42d5d1e7560df6~mv2.jpg)
科技日新月異,現在市售有許多不同部位的體溫測量儀器供大家選擇,常見的測量方式有額溫、耳溫、口溫、腋溫及肛溫五種。面對新生兒或嬰幼兒發燒時,應該怎麼選擇適合的測量儀器,而這些不同部位的體溫測量標準都一樣嗎?
依衛福部的定義,核心體溫≧38℃就是發燒,若介於37.5℃至38℃之間的體溫則可能是正常,也可能是低度發燒。而根據測量位置的不同,判定發燒的溫度也略有不同。
額溫:發燒標準為≧37.5℃,測量時間約10秒內;
耳溫:發燒標準為≧38℃,測量時間約30秒內;
口溫:發燒標準為≧37.5℃,測量時間約1分鐘;
腋溫:發燒標準為≧37℃,若為水銀溫度計測量時間約需3~10分鐘;
肛溫:發燒標準為≧38℃,若為水銀溫度計測量時間約需1~3分鐘。
不同年齡的寶寶適合的測量方式也不同,依據台灣兒科醫學會發燒處置建議,如果是3個月以下的新生兒,因其耳道尚未發育完全,不建議以耳溫來做測量。此外,衛福部也建議口溫測量應該由至少5歲以上的兒童才可以使用。
參考文章:
コメン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