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體若長期處於高溫環境中,且缺乏適當的防護措施,就可能發生常見的熱痙攣、熱衰竭、中暑等熱傷害,其中又以中暑最為嚴重。炎炎夏日中,應該如何預防中暑呢?
有些人可能會以為有下雨、有水氣就比較不會發生熱傷害,但其實高溫溼熱的環境也會影響人體的排汗功能,使排汗散熱的效果降低。而中暑初期,會感覺身體有點熱、皮膚乾燥發紅、體溫升高、心跳與呼吸加快;當情況繼續惡化時,會出現無法流汗、頭痛、頭昏、噁心、嘔吐、抽筋、昏迷等症狀。
一旦發生疑似中暑時,若沒有立即採取因應措施,嚴重時可能導致器官衰竭、甚至死亡,尤其是熱傷害的高危險族群,包括65歲以上老人、嬰幼童、慢性病患者、工作過勞者或運動者、體重過重者,更需小心避免中暑。
國民健康局就提出了4個預防中暑的方法:
1. 躲太陽:
上午十點至下午兩點是紫外線最強的時候,建議民眾要外出時盡量選擇早晨或傍晚時間出門,若於這段時間仍需出門時,應避免長時間陽光直射,並適時選擇陰涼處休息。
2. 補水分:
不管身體是靜態的或在運動,在室內或在戶外,都應隨時注意補充水分,不可等到口渴時才喝水,建議最好每小時就喝2杯至4杯(1杯240cc)的水。並避免喝含酒精或含糖的飲料,以減少體液流失;以及避免喝太冰的飲料或水,以免胃痛。
3. 勤防曬:
外出建議穿著輕便、淺色、寬鬆、透氣及抗UV的衣服,另也可以攜帶防曬配備如陽傘、寬邊或通風的遮陽帽、太陽眼鏡等,以及塗抹防曬乳液。
4. 要通風:
盡量待在室內涼爽、通風或有風扇、空調的地方,亦或外出時備妥攜帶型電風扇或扇子降溫。此外,炎熱高溫下請勿將嬰幼兒、寵物單獨留置於汽車內。
提醒民眾,若發生疑似中暑的症狀,應盡速移離高溫的環境,並設法降低體溫,如鬆脫身上的衣物、用水擦拭身體及搧風,以及攝取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,若症狀未改善,請盡快送醫處理。
參考文章:
Comments